为了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我总是尽可能让孩子离家参加各种夏(冬)令营。我还在加拿大工作时,安琪安东最早参加夏令营是在加拿大。
加拿大夏令营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个性鲜明:不论时间长短,每个夏令营都有自己的营歌、营旗甚至营徽。每个夏令营都有自己的主题,手工、体育、美术、电脑、音乐等等。时间上有半天、全天及住宿的,便于家长和孩子选择适合的夏令营参加。
安琪小时候在温哥华参加的夏令营基本上都是语言类的,以集体游戏为主,观光、联谊为辅,主要帮助营员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中,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安琪在同类夏令营中有着不同的感受。
安琪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是在1996年的7月,那时候她还不到6周岁,到温哥华也不过一年零两个月。她的英语口语不太好,见人也不敢多说话,显得很腼腆。我们让她参加那次夏令营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她更多地与当地小朋友交流,促进她英语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也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
离家那天,安琪一脸不情愿。报名的营员中没有一个华裔小孩,安琪甚至以此为由拒绝参加。到了营地后,一有机会就给家里打电话,哭着说想家。我们在电话这头也不好受,毕竟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特别是孩子她妈,心疼得差点流泪。家里有人唱红脸,就要有人唱白脸,只能我这个做爸爸的要“狠”点儿:人生在世,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不可能都等万事俱备了才去做。孩子一时的感受很重要,让孩子经受锻炼更重要,绝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因噎废食。
夏令营为期十天,老师特地交待第五天为家长“探望日”,其他时间不欢迎家长探营。可开营的第二天,就有五六个家长违规去看小孩,第三天晚上增加到十多个……为此,夏令营办公室门口贴着告示,重申了关于“探望日”的有关规定。值班人员也反复说:“家长们都要挤破校门了。我们是夏令营,又不是监狱,怎么大家这么不放心呢?”
第五天我们去看安琪时,车在学校门口堵了近一个小时,长长的车队排得跟巨龙似的。我们跟着大队的家长往宿舍楼走,好不容易在宿舍找到了安琪。小家伙一见了我们小脸上就开了花,几乎是飞着扑到了妈妈怀里。“这几天怎么样?”孩子母亲话音刚落,安琪豆大的眼泪就滚了出来,用粉嘟嘟的小手拉着我的耳朵“坏爸爸,坏爸爸”地咕唧。“人家家长每天都来看他们,你们怎么今天才来?你们是不是不想要我了?”看着安琪红红的眼睛,我料定这几天夜里她都是哭过来的。
不过,这十天的哭鼻子还是换回了一定的成果。安琪开始敢于主动和人说话了,不再怯生;自理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回家后也不像以前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
事实上,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我们时常可以从报刊上看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曾带着几十个城里的孩子到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展夏令营活动。第一天早上吃早餐时发鸡蛋,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煮熟的鸡蛋,不知怎么下手。一问才知道,每天早上都是妈妈给她把鸡蛋剥好了,因此她只见过“白的、软软的鸡蛋”,不知道“黄的、有硬皮的”也是鸡蛋。家长的过度溺爱不仅使孩子在生活上变得无能,而且也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无能。因为一直处于中心地位的孩子有很强的自负心理,在与人交流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在一个集体中也难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相反,那些早早学会独立的孩子,在生活能力及适应环境方面就强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