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始至终都要保持一致,不要有例外。父母往往给孩子提出了某些要求以后,当孩子以哭闹来威胁父母,或者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就容易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例外。 这样,刚刚开始培养的好习惯很容易丢掉。父母应该做到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姑息迁就,否则,言行不一致的父母无法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孩子也无法养成好的习惯。 小杰克6岁了,由于平时爱吃糖,已经长了好几颗蛀牙,于是爸爸妈妈就刻意把奶糖藏起来,小杰克找不到奶糖也没办法。经过这样一段时间,他已经对奶糖不像以前那么依赖了。 有一次,罗伯特夫妇约了朋友见面,双方都说好不带小孩子好好玩一次。可是小杰克吵着要跟去,无论如何就是不肯跟保姆留在家里,为此,甚至不惜哭哭啼啼,在地上打滚,弄脏自己最喜欢的衣服。 夫妇俩想到儿子最喜欢吃奶糖,虽然为了防止他长蛀牙,已经很久没让他吃了。但这次为了让儿子早点停止吵闹哭泣,罗伯特先生给杰克找出了一包奶糖,并许诺回来的时候给他买礼物。 事实上,罗伯特先生的举动打破了小杰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不贪嗜奶糖的好习惯,也无意中鼓励了小杰克以哭闹来达到目的。如果下一次小杰克想吃奶糖的话,他一定会想到用哭闹可以达到目的。 很多父母会教育孩子不要乱买东西,不要吃零食,但是如果孩子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大哭时,妈妈可能会说:“别哭了,宝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别乱泼水,要是你听话,我给你买巧克力。”也许当时很有效,孩子马上不哭不闹了。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例外”削弱了之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给了孩子一种错觉,以为在“规则”中是可以有“例外”的。这无疑又增加了培养习惯的难度。 比方我们要小孩子养成做作业专心的好习惯。我们第一天规定他坐在书桌前,半个小时把作业做好,不许走开,不许有小动作。第一天,他坚持下来了。第二天仍然监督他这样做。 第三天、第四天他都坚持下来了。但是第五天晚上做作业时,家里突然来了客人,而且是妈妈久违的老朋友。于是,父母离开孩子的身边,赶紧出去招呼客人,并在客厅里谈笑风生。说到高兴处,还把孩子叫了出去,情不自禁地夸奖半天。也许母亲在高兴之时忘记了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的原则,但是她这种行为无疑为孩子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制造了一个例外。也许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时也没有必要绝对专心,而且这位母亲以后再要求孩子培养这个习惯,恐怕就会困难好多了。 不仅如此,即使某些习惯已经养成了,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允诺孩子做改变习惯的事情。一旦有了例外,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也有可能丢掉,而不良习惯反而容易迅速形成。 因此,父母们应该谨记:不但在习惯未养成之时不应有例外,就是在习惯已养成之后,也不应发生与习惯相冲突的事情。在培养习惯时,前后要求必须一致,不要因为自己的心情很好或者很糟,就对孩子有了例外。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