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病”500人有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给小杰作出诊断: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儿童行为疾病,发病率为2‰—3‰,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这些孩子从外表上看最大的特点是非常不善于跟小朋友交流,经常跟同学发生冲突,以自我为中心,好动多问,聪明奇怪,大多数被误诊为多动症,少数被误诊为精神疾病。但是这些小“阿斯伯格”在记忆力、乐感、某些能特别引起他们狭隘兴趣的学科上具有天才的素质。研究表明,牛顿、米开朗基罗实际上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 可能沦为“问题儿童” 据介绍,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从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确诊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有200多人,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邹小兵指出,目前大多数小“阿斯伯格”被当做顽劣不堪的“捣蛋鬼”,被简单乃至粗暴地对待,天才慢慢被抹杀,与生俱来的缺陷却被慢慢放大,最后会真正沦为“问题儿童”。 “6岁的孩子会跟我大谈生物进化论,7岁的小学生神侃宇宙大爆炸。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对这些孩子理解、宽容,然后因材施教,真的能培育出天才。”邹小兵教授为此提出一个“1000、100、10”计划。如果老师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用同样的纪律要求他,不强迫他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按照其特性选课并为其提供特殊升学政策,1000个“阿斯伯格”孩子中有100个能升入大学就读其专长课程,其中可能诞生10个顶尖科学家。 暂难实施特教政策 如何才能为这些天才种子提供特殊土壤呢?记者昨日(9月21日)就此问题采访了广州市教育局有关部门,对方坦承,目前公立学校实行的集体教育方式,首先要完成教育法规定的常规教育项目;在多年努力之下,逐渐对盲聋哑、残智障的特殊儿童提供了特殊教育环境。但针对患自闭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殊儿童,暂时未能制定特殊就学政策,只能对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方式的沟通。如果要刻意选择符合患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特殊才能的教育环境,以当前的条件,只能依靠家长选择个体教育方式。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