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以为常理上认为“应该”的做法,就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应该”呢?玩具仅仅是用来玩的吗?下面两位妈妈的做法,或许会让你有和以前不一样的想法。 “喜欢的”就是“应该的” 豆豆喜欢套圈圈。我看豆豆先把小圈给套上了,再套大的,就放不上去了。豆豆姥姥过来就说:豆豆,这么套,先套这个蓝的,再套这个绿的……我给拦住了,我想让豆豆自己学会怎么套。姥姥说:就应该这么套,这样才是一个宝塔形的。 应该?什么是应该呢?玩具都有1、2、3、4的玩法,孩子就比着大人的做法去做吗?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好。我认为,玩层层圈,可以让宝宝学会手眼配合,学会大小概念,学习颜色。但是,应该让宝宝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先怎样、后怎样。我就教她:豆豆,你看小圈圈在这儿,大圈圈套不上了,咱们把小的先拿下来,先套大的,再套小的,这就好了……我只想让豆豆学会看圈的大小,学会怎么解决套第二个圈的问题。宝宝可以自己去发现小的套上了,大的就不能进去了,大人应该只是引导宝宝去发现,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样。 对豆豆来说,圈圈是可以套的,可以拿着敲东西,可以放到盒子里去……豆豆还喜欢把圈圈往我鼻子上套,特别是我躺着的时候,放到我鼻子上,然后豆豆再来和我隔着圈碰鼻头,那天,还过来用嘴把圈给叼走了……每有一个新玩法,豆豆都特高兴。其实,怎么玩,哪有什么一定之规呢?当然,引导她套圈可以学东西,但宝宝自己的玩法能够乐在其中,有什么不好?谁又能说这样对智力发育没好处呢? 专家点评: 豆豆妈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事实上体现了科学育儿的精神。 首先,豆豆妈不强求孩子怎么玩玩具的开明态度就非常吻合儿童心理学中一种叫作成熟势力说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是内在的,外界的刺激和学习是外在的,到了某种能力成熟的阶段时,一定的学习就会达到该阶段的成熟水平,因此,要对孩子的发展因势利导,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否则,家长会很辛苦,很累,孩子也会不自由,久之会失去乐趣。如果家长按照自己希望的水平强求孩子,就太主观了,不符合孩子年龄和个性发展的客观情况。 其次,豆豆妈开明的教育想法非常符合教无定法的规律,她可以允许孩子用成人用心设计的玩具进行各种独特的玩法,而不是受玩具最初设计思想的限制,孩子在游戏中培养的能力会事半功倍。而姥姥的做法则是传统教育的方式,比如用颜色记忆套圈的顺序,先是蓝色,后是绿色,但是这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却并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像老师只让学建筑的学生背下许多公式,却从不告诉他们这些公式在现实中怎么应用,结果学生们仍然不懂得怎样盖房子。 最后,豆豆妈非常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虽然她的宝宝没有刚开始就搭成宝塔,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一定会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另眼看孩子摔玩具 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做不少坏事,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她还没有什么对错概念,随着自我意识的慢慢增强,他(她)会摔玩具、撕书等,从这些坏事中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孩子年龄小,给他(她)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训斥一番也只会吓到孩子,育儿理论大多会教父母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不再继续做坏事,我的方法则不同。 女儿1岁多时,就开始喜欢摔玩具,她并不知道玩具会摔坏,摔坏了又会怎样,我想她起初只是喜欢听那种落地的声音,我从不阻止她,而是把一些不怕摔的玩具都堆在她面前,比如塑料积木、塑胶小动物、小皮球、冲气玩具等,随她一件件往地上扔,全扔完了,我领她再一件件捡起来,她嘴里一边咿咿呀呀地说着,手和脚也不停地动着,如果把玩具抛得很远或把圆的东西踢得直转,她会很开心,我想,这和成人从踢球中得到的乐趣应该是一样的。 我认为孩子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想摔时就让她摔,她的愿望得以实现,摔玩具时的注意力比较稳定,还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在一次次摔、捡的过程中,她对各种玩具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会形成很直观的印象,再深点的道理如:小的、轻的能扔得远,大的、重的就扔得吃力,圆的能踢不易拿,扁的好拿不能踢等,也在无数次的破坏实验中得到印证,她虽不会表达出来,但感官的不停刺激对大脑的发育完善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认为:宝宝把摔玩具当成一种玩法也不见得就是错误的,同样可以使她的某些方面得到锻炼。只不过,在“摔”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做到引导,并给她规定一个特定的范围,比如一个相对柔软的环境,以及给她一些不会被摔坏的玩具来“摔”,这样就可以避免摔玩具造成的一些负面效应了。 专家点评: 这位妈妈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也走在科学育儿的前列。 第一,她能理解并尊重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就是直觉动作思维,即孩子有了感觉就去动作,并非常喜欢看到自己的动作后果。还有,她注意到了孩子感官动作的发展,因此,她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也很耐心,不辞辛苦地和孩子一起捡玩具。第二,她不局限于成人的价值观,她并不在意孩子摔玩具给她带来的不便,甚至损失。她不认为摔玩具是孩子在犯错误,所以不制止还鼓励,正是这一点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因为,当孩子喜欢玻璃球而不喜欢钻石的时候,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勇士。 不知细心的妈妈发现没有,以上两位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样就能接纳,去尊重,会反思,去适应,同时还肯定会去学习和交流,最后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能力,她们的宝宝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有个小小的建议送给这两位智慧型的优秀妈妈,也送给所有下决心与孩子同步成长的妈妈们:对孩子玩玩具的问题,父母不仅要思考和引导,还要具备父母的权威。因为在开发宝宝智力,放飞孩子快乐天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凡事太任性,留意别人的情绪变化和别人的需求,因为,孩子将来生存的环境毕竟是在社会中,而开明的老师、开明的老板、开明的爱人都不是随时可以遇到的。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