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们说:距离完全不是问题,只要孩子喜欢,爱学,多远都能克服。7 A6 ^# q& F' `+ Q! L
; ^, A1 M/ z6 P, }" I Y Q# |# \& H& C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选择克服距离的困难,到天童上课。有的家和分校不在同一个区,开车需要走高速;有的甚至不在同一个市,坐公交地铁也要几个小时,甚至有坐着高铁到学校上课的孩子们。每每看到这样的坚持,都让老师们动容,更觉责任重大。最近,这几个家庭的小学员到天童的“打开方式”不一般,让我们看看吧!9 M6 X* g% [# k3 U2 t8 p; p
5 G' I* n; p" y% q# e “开着地铁”去天童 Y+ I2 D5 Y I! r7 p Q
6 X0 v6 l1 r1 K: Q6 l
张文昊是杭州金城分校的小学员,家住在临市绍兴。不方便开车的时候,爸爸就会带孩子坐地铁去杭州,单程需要两个多小时,但这并没有阻挡张文昊学习的热情。9 J3 q; x) m4 ]! a" f8 w
: w2 Y7 J- h8 J6 y
每周六不到中午,爸爸或妈妈带着张文昊启程,下课回到家,基本已经是晚上七点多,2024年的第一个周六,爸爸发了如上一条“开地铁”的朋友圈。幽默的话语背后,是两父子的坚持。) a) O1 y* K" w7 w, J/ ^# A
7 \! t- }* k: [% ~& A& _ 这样的“折腾”,已经持续了两年。在老师程颖的印象中,他们从未缺过课。为了方便张文昊上课,程颖和李秋兰老师将孩子的上课时间从周五调整到了周六,每周两位老师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办公室单独为他讲课。& R" }, v, g0 O6 _, b
; Y. H! c, [+ D1 O3 L
老师至今还记得张文昊第一次上课时积极开口说的场景,和每一次家长对于孩子打卡的督促与认真。从喜欢到热爱,从懵懂到进步,张文昊的坚持也换来了自己的成长。( C* @5 d2 U7 ^+ ?/ ?- q
; e9 M+ T$ E& w5 h8 d
一张放在校区里的床. G& y# N8 e- K& Y6 I
$ U1 i6 m" r. E. K" o 在呼市兴龙分校,每周日中午,都会支起一张简易床,这是7岁的阿弥娜Nina和她的妈妈午休的地方。因为家距离学校比较远,单程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中午回家不方便,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她们会在附近吃些午餐,接着回到校区午睡一会,再开始下午的课程。2 V' v, i# p% F& W8 i7 @2 ?
3 u* c. p/ ]" p
为了让她们能够好好休息,老师找了一间空教室供他们午睡。因为Nina是蒙古族,学习起来比其他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精力,但无论多难,妈妈都一直在无条件的支持着孩子的学习。老师的关注和妈妈的付出,孩子心里都懂,所以她也在用自己的表现回馈着所有的爱。
8 w7 I I: w, @0 s
) A& h' ?% b; Z. r6 @) K' v 学习九个月以来,Nina的各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更喜欢开口说,升入基础班之后,作业也都会第一时间完成,正确率高,进步也越来越大。/ B, A0 c k6 V! {! O
, U9 | x8 t0 d7 W: z 奔波在清晨六点的公交上
$ b6 m* `- x; z( a# N
$ _" v6 [( P: S2 t8 F0 M- A 每周六早晨6点从家出发,坐两个小时公交后换乘地铁,下车再走20分钟到学校,下课后返回家。沈阳铁西分校的李泓剑才五岁,这样的路程,他和妈妈已经坚持了半年多,从孩子口中从未说过一个“累”或一个“不”字。8 o& Q. \3 B! k8 u
7 b+ Q* ?; K U& @ 每次看到他下了地铁,因为马上可以见到老师而蹦蹦跳跳的身影,妈妈都十分感慨,也充满了动力。 t$ X& y+ q. A1 R/ U
& r) l' B: L0 ?4 m
因为从未和妈妈分开过,小泓剑第一次进教室,就一直在哭鼻子,老师李禹萱连抱再哄,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不到半节课,就可以坐直直听老师的话。如今在课堂上,李泓剑都是状态最兴奋的那个,主动举手抢答,对学习的内容也吸收得越来越好。
$ b c* e o' [( F& T* r* P7 w 5 d5 p: ^0 w) k8 c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感谢所有信任天童,克服问题来学习的家长和孩子们,相信你们的所有的坚持,终将美好。 |
|